《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3月29日

农行阿里分行:

用坚守、奉献擦亮服务“三农”底色

本报记者 洛桑旦增 达珍 永青 本报通讯员 才旺曲宗

近年来,农行阿里分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定位,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以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担当,积极融入阿里地区“12114”工作发展大局,以实际行动不断深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努力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对金融服务的所需所盼,开创了新时代金融服务“三农”工作新局面。

金融惠农促振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农行阿里分行立足资源禀赋,深耕特色产品,用好用足服务乡村振兴和“三农”县域业务各项政策及农行西藏分行创新推出的各类信贷产品,聚焦乡村振兴薄弱环节,不断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促“小特产”做出大产业。截至2023年末,全年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4.78亿元,较2022年增加1.82亿元;涉农贷款余额27.48亿元,较年初净增2.68亿元。

糌粑是藏族民众最重要的主食。2016年,日土县的土旦群培开办了糌粑加工厂。建厂之初,由于周转资金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加工厂的发展规模。当时,土旦群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往农行日土县支行了解惠民金融政策,希望获得资金支持。随后不久,农行日土县支行针对土旦群培的融资需求,向其发放了30万元的贷款。最终,土旦群培用这笔资金,不仅扩建了厂子、购买了设备,还推出了自己的糌粑品牌。如今的土旦群培,已成为闻名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金融为民暖人心

在阿里地区普兰县科迦村的一间家庭茶馆里,老板娘多吉桑姆正在教村民操作农行掌上银行。记者了解得知,原来这间茶馆除了为群众提供消费便利外,还是农业银行设立的“金穗惠农通”服务点。该服务点为全村140余户村民提供小额取现和转账、缴纳日常费用、民生补贴明细查询等多项便民金融服务。“现在取钱方便多了,以往要走20多公里的山路到县城才能办理。村里设立服务点后,基本的银行业务在家门口就可办理。”多吉桑姆介绍说。

近年来,农行阿里分行立足金融为民,紧紧围绕农行总行“数字化转型”战略部署,聚焦农行支持“数字阿里”建设总体方案,围绕数字生态建设、渠道建设、线上经营三个领域持续发力,聚力便民利民惠民服务,建设智慧食堂、智慧校园、智慧党建、智慧政务4大核心高频场景,实现“智县”平台县域全覆盖,切实将数字金融服务延伸至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加快建设“数字阿里”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目前,该行已把改则县洞措乡洞措村、措勤县措勤镇门东社区、普兰县巴嘎乡岗莎村作为“智慧乡村”示范点,加强数字金融推广,力争让更多群众享受到便捷现代的金融服务。2023年,农行阿里分行共发放“惠农网贷”2笔,发放“惠农e贷”2.01万笔。

金融戍边担使命

西藏最西是阿里,阿里最西是底雅。札达县底雅乡地处河谷地段,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地形复杂。每年大雪封山期间,农行底雅营业所工作人员会坚守乡里,通过“3+2”模式(3天坐班,2天下乡),风雨无阻为当地群众、公职人员和驻地官兵提供不间断、全方位金融服务。

2023年冬,从改则县察布乡搬迁到札达县加律村的达瓦,计划开办一家小型商铺,由于资金短缺,加之封山期,无法回原村办理贷款,内心十分焦急。农行底雅营业所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积极与迁出地工作人员对接,第一时间为达瓦发放贷款10万元。春节前夕,达瓦的小卖部顺利开业了,生意十分红火。“能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就是我们坚守的最大意义。”底雅营业所主任普布占堆说。

封山期间,由于天气寒冷,农行底雅营业所附近的水源被冻住,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全靠驱车到5公里外的水源地拉水;没有新鲜蔬菜,大家就以干菜和牛羊肉为食……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降标准。“金融戍边”的基因已融入高原农行人的骨子里。

底雅乡营业所的故事只是农行阿里分行践行“金融戍边”使命担当的一个缩影。截至2023年末,农行阿里分行在边境县设立的“金穗惠农通”服务点达到75个,边境县农牧民贷款证发证面和使用率均达到97%,农户贷款余额达7亿元,较年初增加0.68亿元,累计为边境县92家中小微企业和专合组织发放贷款10.8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