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3月17日

春光里,看高原万象“耕”新

本报记者

压题图片:曲水县茶巴朗村春耕春播仪式现场。 本报记者 潘多 摄

图①: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朗杰林村村民在播撒种子。

本报通讯员 洛克 摄

图②:山南市桑日县赤康村春耕春播仪式现场。

本报记者 旦增平措 摄

图③:日喀则市南木林县嘎布村村民身着盛装,举行春耕春播仪式。

本报记者 杨子彦 摄

图④:山南市乃东区昌珠镇克松村村民在为春耕春播仪式做准备。

本报记者 唐斌 摄

春回大地、万象“耕”新。

按照西藏农业传统,今年3月16日是藏历历法书上适宜春耕春播的良辰吉日,高原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春耕春播仪式。

3月16日清晨,伴随着雪域高原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大地上,墨竹工卡县扎西岗乡朗杰林村迎来了今年的春耕春播仪式。

一大早,村民们头戴藏式金花、身着氆氇藏装、手捧洁白的哈达、背着自家酿造的青稞酒,一路有说有笑地来到田间,等待仪式开始。

不远处,一阵轰鸣声传来,扭头望去,一辆辆大红色拖拉机正依次驶来,泥浪翻滚,肥沃的土地上一派繁忙景象。

春耕仪式现场,村民们敬青稞酒、献哈达,且歌且舞,田间地头热闹氛围浓厚,给初春的高原增添了无限景色。

春耕春播仪式是西藏一年之中最隆重的农事活动,这一天一定要用“二牛抬杠”犁耕法耕出新年第一犁。仪式上,村民们驱使着自家公牛紧跟拖拉机,在承载着希望的田地上翻出一条条沟垄。随后,姑娘们撒下寄予美好祝福的种子,期盼全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在拉萨市达孜区塔杰乡塔杰村 4 组春耕春播仪式现场,村民们身着盛装,手持象征吉祥的洁白哈达、“切玛盒”和青稞苗,以传统的“男耕女种”方式,齐声唱着祈愿之歌,欢快地跳起传统锅庄舞,将希望的种子撒向大地。

仪式上,达孜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与各乡(镇)签订了 2024 年农牧业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各方责任,为确保 2024 年农牧业生产指标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

回顾 2023 年,达孜区的农牧业成果丰硕,令人欣喜。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 6.02 万亩,产量高达2.532 万吨,青稞播种面积达 2.75 万亩、产量达到 1.0864 万吨,油菜播种面积 0.4 万亩,各项指标均远超预期。与此同时,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也实现了显著增长。这些丰收成果为达孜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活改善带来了积极影响。

2024 年,达孜区预计粮食播种面积将达 5.77 万亩,粮食产量将达 2.42 万吨,青稞播种面积将达 2.72 万亩,青稞产量将达 1.08 万吨,油菜播种面积和产量将保持稳定。

目前,达孜区春耕春播工作正有序推进。春播种子的订购和调运、农家肥积造工作已圆满完成,共计调运种子 6.9 万斤、积造农家肥达 15 万吨。化肥、农药和农机等物资采购和维修保养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拉萨市林周县春堆乡春堆村翻耕采取传统“二牛抬杠”和10台现代农机混合编组,实现古老的农耕仪式与现代农业机械相结合。由选定人员进行春耕“第一犁”,身着节日盛装的阿佳们举起手中的切玛、青稞酒,为犁手们唱歌敬酒并献哈达。仪式中,还对翻耕情况进行评比奖赏。文艺庆祝活动中,大家跳传统锅庄、表演传统藏戏,表达对春天的喜悦和对丰收的期盼。

今年,除了传统春耕春播仪式外,拉萨市曲水县曲水镇茶巴朗村重点推动西藏传统农耕民俗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茶巴朗村藏戏队为游客献哈达、献歌、讲解春耕民俗文化,并邀请游客穿着藏装,乘坐拖拉机播撒种子,最后一起跳锅庄,共同欢庆仪式盛典。现场还有书法家为游客题写藏文书法。

3月16日一大早,“轰隆隆”的响声唤醒了山南市桑日县赤康村“冬眠”的土地,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面而来,“铁牛”们在田间一字排开,在田地里开始转圈开耕,村民们依次进行犁地、播种、浇水。群众身着传统农耕服饰,通过载歌载舞的方式,展现了西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当代农牧民群众的精神风貌。精彩的表演不仅让大家领略到了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表达了对丰收的祈愿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随后,赤康村党总支书记、村骨干宣讲员次仁达瓦在现场利用“桑日青稞小讲堂”平台,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宣讲了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从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等方面进行了宣讲。

据悉,2024年桑日县粮食种植面积目标任务为19640亩,建设二级种子田面积1000亩,截至目前,已完成耕种5640亩。

上午11时许,身着节日盛装的扎囊县扎其乡孟卡荣村村民向田间聚拢而来,村民为犁手们献上哈达、青稞酒和酥油茶。随后,村民们扛起犁,牵着牦牛、驾驶手扶耕地机、旋耕机等依次下田,开启春耕第一犁。妇女们跟在后面,播撒下希望的种子,唱起祈盼丰收的歌曲。

仪式中,从传统的“二牛抬杠”耕作到手扶耕地机半自动犁地,再到大型旋耕机高效率深翻作业,村民们用三种春耕方式依次展现了高原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机械化发展过程。

孟卡荣村党支部书记嘎玛吾珠说:“10多年前,我们村开始推行机械化生产,现在已经实现农业机械化的整村全覆盖。全村1000多亩可耕地,农机手相互配合,7天就可以全部耕种完毕,效率很高,粮食产量也大幅提高。”

如今,现代化、全自动农机具虽早已代替了牲畜、人力农耕,但孟卡荣村的村民还是坚守着传统的开耕习俗。

活动正式开始时,伴随着长者高昂的祈福声,一头头雄壮的牦牛头戴红缨、牛角上扎着哈达、牛尾上拴着五颜六色的羊毛小球,拖着传统的“二牛抬杠”犁,蹄子不停刨着地,充满了“干劲”,吸引了周边群众前来观看这场充满传统农耕仪式感的活动。

随后,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群众驾驶小型手扶耕地机、大型旋耕机等依次上场,铁犁深深地刨开“沉睡”了一冬的土壤,青稞种子被迅速撒上。

机械耕种完毕后,村民们纷纷上场,用犁继续松翻土地,进行传统耕作展示。待全部仪式结束后,村民聚在一起,喝起香甜的青稞酒,跳起欢快的锅庄,欢笑声、歌声随风飘远。

春回大地暖,农耕不误时。在日喀则、在林芝、在昌都……西藏各地抢抓农时,开展春耕春播,田间地头到处是农民耕地、播种的忙碌身影。

(记者 张琳 桑旦欧珠 格桑伦珠 旦增平措 刘枫 丹增朗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