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史金茹 张尚华 张黎黎 旦增旺姆 张思雨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认真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出席全国两会的我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一致表示,将进一步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凝心聚力、奋力攻坚,以实际行动守护好雪域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西藏力量。
西藏是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一直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扛起为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作贡献的政治责任,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为统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强化环境综合治理,促进全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向好。
“2023年以来,昌都市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构建藏东生态安全屏障。”全国人大代表、昌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庆伍介绍,昌都市在污染防治方面,扎实推进城区生活垃圾、污水处置设施建设,11个县(区)实现污水处理全覆盖,全市垃圾处理率达到99.5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100%。生态建设方面,编制完成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丁青县成功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环境监管方面,严格实行昌都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两高”项目持续保持“零审批”“零引进”。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今年,我们将着眼藏东清洁能源开发基地功能定位,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严格环境监督,抓牢生态建设,推进生态富民,努力为昌都副中心城市建设注入绿色基因,厚植绿色底色、实现绿色发展。”罗庆伍表示,尤其在推进生态富民工作中,昌都将积极推进商超、景区等重点场所和国道318沿线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生态+旅游”特色乡村,培养一批林下资源“购+销”合作社,扶持一批本地苗圃经营大户,让更多群众吃上“生态饭”、走上致富路。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全国人大代表、自治区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室主任尼珍长期致力于西藏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与研究工作。在她看来,生物多样性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已经成为国家的战略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理念融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尼珍说,“我们将在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建设、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等方面持续用力,为西藏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作出积极贡献。”
近年来,墨脱县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要求,以现代农业产业为基础和支撑,强化特色产业结构布局,提升农牧产品有效供给,延展产业链;以休闲农业、观光农业、乡村旅游为特色,拓展茶产业功能,创建绿色生态品牌,提升价值链,着力打造以旅游景区为吸引核、基地园区为载体、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支撑的田园综合体示范区,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住藏全国政协委员、墨脱县人民法院一级法官白玛玉珍介绍说:“以前,大家缺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认为上山打猎、烧山耕种才是生活出路。近年来,在政策宣传的影响下,大家的思想观念逐步发生转变,从过去的‘砍树人’变成了现在的‘看树人’。如今,很多人成为了野生动物保护员、森林守护者、地质灾害监测员等,不仅保护了环境,还拿到了政府补贴金。”
住藏全国政协委员、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副研究员达瓦顿珠告诉记者:“近几年,我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如何让高原粮食生产和生态保护协同发展推进。”为此,达瓦顿珠每个月都要往试验田跑两三趟,带领团队筛选冬青稞适宜品种,探索改良品种的耐寒性。
他说:“借助加代培育,今年我们已经筛选出15份冬青稞新材料。其中,冬青稞——饲草复种种植模式能实现一年两熟,可有效提高土地和夏末秋初水热资源的利用效率。如果能扩大复种种植面积,不仅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青稞单产水平,缓解农区饲草紧缺问题,还可以发挥复种豆科饲草具有的生物固氮作用,改善耕地质量,进而增加冬季植被覆盖,减少风沙和水土流失,有效改善高原生态环境。”
从风光秀丽的拉鲁湿地到雅江两岸160多公里的“绿色长城”,从藏北羌塘草原到“雪域江南”林芝……在我区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下,西藏的生态环境持续保持良好,仍是世界上生态环境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新起点新作为,西藏将坚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自觉扛起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政治责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西藏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