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永青 温凯 达珍 洛桑旦增
发源于冈仁波齐峰北侧的狮泉河从东南向西北流淌,蜿蜒秀丽,静静地从阿里地区革吉县革吉镇布贡村前流过。
走进布贡村,记者看到一排排浅黄色藏式民居整齐排列,整洁的水泥路连接着各家各户。
72岁的单真旺姆见到采访组一行到来,热情地邀请大家到她家里坐一坐。
单真旺姆告诉记者,她家有5口人,女儿女婿在牧区放牧,两个外孙在拉萨上高中,自己住在这里很舒服,买个东西、看个病都很便利。
民以居为安。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吉县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农村安居工程建设。2015年,布贡村实施安居工程,18户村民如愿搬进了新家,其中14户村民的安居房在革吉镇,4户村民的安居房在牧区。
“我们以前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一年里需要频繁地迁徙,冬季还时常发生雪灾,条件非常艰苦。现在,靠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们搬到镇里,住进了安居房,日子过得更好了。”单真旺姆满脸笑意地说。
2018年,革吉县在布贡村实施生态示范村建设项目,新建了道路、健身广场、旱厕、沿路石花池、太阳能路灯等配套基础设施。如今的布贡村,既圆了群众的“安居梦”,也托起了幸福乡村的“宜居梦”。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布贡村党支部书记仁青介绍,近年来,布贡村牢牢抓住发展特色产业这个关键,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探索出了一条合村情、顺民意、促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在仁青的带领下,采访组一行来到布贡村手工业作坊。这家作坊在路边看起来并不起眼,进去后却别有洞天,十几台缝纫机摆放整齐,各式各样的服饰布料堆在一旁。作坊队长索南旦增正带着村民们一起量尺寸、裁布料、做衣服,各项工序有条不紊。
索南旦增是布贡村有名的手艺人,制作传统服饰已有20多年。在2017年村里成立手工业作坊后,他就被选为了队长,负责给村民们教手艺。
“我爷爷就是一名裁缝。从小我就跟着爷爷学习这门手艺,我也很喜欢缝纫,能给我带来快乐和满足感。以前做衣服全靠手工缝制,现在基本都使用缝纫机,方便多了。”索南旦增对记者说。
布贡村的特色产业不只是手工业作坊。据仁青介绍,2010年,布贡村投入资金355万元成立了村惠民合作社,后来又先后成立了扶贫招待所、惠民商店、被子加工厂和糌粑加工厂等,拓宽了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在布贡村惠民商店内,传统服饰、糌粑、羊毛被子等特色产品在货架上格外醒目,旁边还摆满了各种饮料和零食等,今年66岁的索巴正忙着给顾客结账。
索巴是布贡村二组的村民,2014年布贡村建立惠民商店后,他就一直在这里当销售员。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
索巴介绍,合作社的产品都不愁卖,糌粑主要销往县完小和县中学,每月能卖出700斤左右;羊毛被子被县工会预定了1500条;传统民族服装也在不久前革吉县举办的文化旅游节上卖出了很多件……
产业兴则百姓富。2023年,布贡村集体经济总收入73.81万元,为村民分红47.81万元。
“我现在每月有2500元工资,再加上村里的分红以及各种补贴,一年下来总收入能有近5万元,日子真是越过越好了。”索巴乐呵呵地说。
有限的琴键上,能奏出无限的乐曲。如今的布贡村,安居乐业、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变成了真实场景。未来,布贡村将继续谱写狮泉河畔乡村振兴的美妙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