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2月14日

边境线上的坚守

        本报记者 张宇 本报通讯员 张翔

2月9日,大年三十。

早上10点,阳光照进山谷,映出了边境线上一座座雪山雄伟的轮廓。海拔3700米的阿里地区普兰县中尼5号界桩执勤点,被白茫茫的冰霜所覆盖。

突然,一阵清脆的敲击声响起,阿里边境管理支队普兰边境派出所民警边巴次仁正在敲打和土冻在一起的旗杆。

“今天把国旗换成新的,再过十几个小时就要迎新年喽!”旗杆是插在土中的一根几米长的钢管,周围再垒上30厘米高的大石块用来固定。边巴次仁一边敲击着旗杆,一边哈着白气。

执勤点昼夜温差很大,到了晚上基本在零下十几摄氏度,寒风刺骨,民警们只能靠烧炉子取暖。

“岗位虽小,但职责重大。”边巴次仁边敲击着旗杆边说,每天都要上山巡逻,今天要对边境线进行一次全面巡查。

匆匆吃过早餐,边巴次仁穿上执勤装备,带领联防队员,顶着凛冽寒风踏上了巡逻路。

巡逻路不好走,要翻过一座又一座山,要么是在爬山,要么是在下陡坡,很少有平坦的路。

面对斜度近70度的坡,边巴次仁游刃有余。只见他手扒大石,双腿微蹲,顺势借力便翻上了陡坡。

“把手给我,这里土层是碎的,容易往下滑。”边巴次仁转身对队友说。

一路跋涉,低温和汗水把边巴次仁和队友的眉毛都“染”成了白色。

爬到山顶制高点后,边巴次仁拿出挂在胸前的望远镜,查看边境山口情况。

巡逻结束回到执勤点后,边巴次仁并没有卸下执勤装备,而是拿着毛笔和红油漆朝着执勤点的河对岸走去,过河几百米便是中尼5号界桩。

边巴次仁拿出毛笔蘸下红油漆,一笔一划地为界桩描红。“那一刻,眼前是界碑、身后是祖国,我由衷地为祖国感到自豪。”边巴次仁说。

“次仁,年夜饭到了!”忙完已是晚上7点,由于执勤点做饭不便,普兰边境派出所民警驱车为执勤点送来年夜饭。

吃着年夜饭,边巴次仁和队员们掏出手机跟家里人视频,互致祝福。

吃完饭休息片刻,边巴次仁和护边联防队员又穿戴好装备,拿上手电筒,踏上巡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