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巴宜电(记者 张猛)近年来,察隅县始终坚持以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力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推动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齐头并进,描绘一幅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走出“党建+产业”路子,勾勒强村富民“发展图”。察隅县坚持从乡村资源禀赋出发,组织党员群众立足实际,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和“公司+农户反包倒租+利益分成”等多种发展模式,打造以特色果蔬种植类、养殖类、服务类为主的村集体经济产业197个,实现村集体经济全覆盖。结合区位优势、交通条件等因素,总结推广“联村共建、返租倒包、入股分红、飞地抱团”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2023年,察隅县村集体经济实现收入2671万元、增长15.6%,带动农牧民增收850万余元。
激发“党建+人才”活力,勾勒群英荟萃“智力图”。察隅县围绕政策资源、薪酬激励、服务保障等方面,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集聚强边兴边人才的实施意见》《察隅县“人才强县”工程实施方案》《察隅县高校毕业生创业担保贷款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深入实施“圳心藏情”计划,引进教育、医疗及各类党政人才200余人,外聘卫生、项目、新闻媒体等行业领域人员400余人,吸引外来技术人才近200人,培育本土乡村人才500余人。建立196名党员致富带头人信息库,累计选拔53名党员致富带头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协助党员致富带头人领办协办创办农牧民合作社、家庭旅馆、农产品电子商务等项目46个。动态管理村级后备干部722人,吸纳入党58人,培养进入村“两委”班子119人。
厚植“党建+文化”底蕴,勾勒古香古色“人文图”。成立察隅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加大对红色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利用,收集红色图片、实物、视频等史料940份,查寻红色遗址25处,制作红色短视频33部,让红色基因历久弥新、永放光芒。以特色民俗文化、非遗传承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农牧节庆文化为切入点,结合僜人部落、沙玛强边训练营、“囊塔归巴”村史馆、罗马村桃花节、察瓦龙赛马节等现有设施基础和文化基础,以景区景点强带动、以文化体验为抓手、以节庆活动为载体,实现“旅游+文化”充分融合。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戏曲下乡村”文艺演出覆盖全县所有村居,演出120余场次,惠及群众3.3万余人次,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打造“党建+生态”样板,勾勒宜居宜业“山水图”。察隅县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摸排确定梅里雪山、阿扎冰川、毕达瀑布、僜人部落、怒江大峡谷等优良级旅游资源点52处,打造整合下察隅边境游、红色游、特色民俗游,上察隅康养度假游、观光休闲游,察瓦龙峡谷雪山游、丙察察自驾游等多种旅游产品和精品旅游线路5条,打造农旅融合观光示范园区、采摘示范基地6个,构建生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真正实现“好生态”带动“好产业”。以农牧民新风貌行动为抓手,以积分管理为杠杆,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工作为重点,深化村民自治,从源头上筑牢美丽乡村建设基础。察隅县成功创建自治区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6个,成功上榜第十七届时尚旅游金榜之“金色梦想目的地·自然探索榜样”榜单。
筑牢“党建+组织”堡垒,勾勒强基固本“组织图”。察隅县推动党建资源、人员力量有效下沉,选优配齐村“两委”班子成员472名,将抓党建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30名村“两委”班子成员和1名乡村振兴专干选入村党组织书记队伍,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320名,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队伍建设。聚焦“六个基本”建设,实施村(居)党支部结对共建暨支部书记交叉任职机制,建立机关与农牧区互派党建观察员机制,常态化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工作,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增强。截至目前,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基层党组织示范点6个,完成11个“百佳基层党组织”示范点验收,整顿提升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