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鹏伟 本报记者 谢筱纯 王珊
砂石是工程建设中最基本且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但不合理的砂石开发利用会破坏环境、威胁生态安全。地处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北岸、尼洋河下游的林芝市巴宜区,拥有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4条,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1条。靓丽的山水是林芝市的名片,丰富的河流给巴宜区带来了优越的河道砂石资源。
过去,巴宜区有个别采砂业主违法盗采、偷采等现象,加工料场粉尘污染影响空气质量,河道内乱堆、堆放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群众意见大、矛盾纠纷突出。近年来,巴宜区依托河湖“清四乱”,对全区河道砂石规范化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梳理、排查、摸底,找准症结、摸清短板、标本兼治,积极探索砂石资源规范管理长远发展之路。
面广量多向合理规范回归
巴宜区扎实推进河湖“清四乱”行动,健全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监督管理机制,有效整治河道采砂乱象。坚持依法核查全面清理,把政策法规讲明、问题性质讲透、任务清单讲清,对涉嫌占用河道管理范围的砂石料场、商砼站、占用河道管理范围的建筑物、构筑物、堆放的砂石料等进行全面核实清理。坚持综合施策处置矛盾,通过采取召开座谈会、推进会等形式,对积极主动拆除或搬迁且有意愿继续从事砂石经营的业主,帮助协调拆除恢复和入园整合工作。自巴宜区启动砂石场整合工作以来,从开始的抵触僵持到最后的支持配合,采砂业主及时转变思路、主动配合,拆除工作有序有力推进,至今未发生因拆除工作导致的信访矛盾纠纷。坚持严厉惩治砂石乱象,先后开展了砂石行业专项督查、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排查无环保手续、无防污染设施设备、无污染处理能力的砂石企业,查处河道非法采砂案件2起,处罚款及没收非法所得10.5万元,整改问题2处,发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2份。
乱采乱挖向有序经营转变
人类追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自古有之。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并不意味着要放弃砂石行业健康发展。巴宜区坚持以河长制为抓手,全力推进砂石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科学规划“一盘棋”,严格遵守生态红线、饮用水源保护地等硬性前置条件,充分开展地勘调查,积极征求社会公众意见,科学合理编制《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尼洋河段(2021-2025)河道采砂规划报告》,明确可采区、禁采区和保留区等具体内容。集中经营“一主体”,启动河道砂石资源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工作,采取建设绿色建材产业园的方式,把原有12家砂石场纳入园区集中统一管理。园区建成后,将更好地整合资源,避免分散的小场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责任落实“一张网”,巴宜区设县级河长14名,乡镇河长68名,村级河长126名,常态化开展河道巡查,新增交界水域和采砂区域视频监控12余处,整合部门涉河视频站点全面接入水利监管平台,通过“人防+技防”手段,全面规范河道砂石开采行为。
单一监管向模块管理升级
巴宜区充分发挥河长制的制度优势,改变过去单一、点状监管存在的职责缺位问题,划分砂石管理为“开采—加工—销售—监管”四大模块,由河长制办公室统一调度,建立起全过程、各环节、条块结合的模块管理新模式。完善砂石规范化产销机制,健全存续砂石场喷淋、围挡、密闭、路面处理等各类环保基础设施,并按要求办理环评、临时生产用水取水等前置手续。由县级领导牵头与砂石场协调确定生产与不生产的砂石企业名单,保障市场供应和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仅对现有存量进行加工。补齐管理短板,着力抓好“采、运、销”三个环节和“采砂业主、采砂机具、堆砂场”三个关键要素的监管。
织密砂石资源智慧化监管网络,在砂石场区内安装监控系统,组织8名砂石协管员开展不间断工作巡查,并依托无人机开展监督管理,以航拍形式掌握砂石存量情况,监督砂石企业落实污染防治措施,有效防止盗采乱采、遏制砂石增量。建立健全砂石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投入经费研究制定5处河道采砂点出让所需的4个前置报告,分别为《实地核查报告》《资源储量检测报告》《河道采砂实施方案》和《出让收益评估报告》,确保砂石资源开发依法依规,促进河砂资源采挖可持续发展。下一步,巴宜区将开展砂石资源统一定价、公共交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