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黎次顺
那曲市班戈县,平均海拔4700米,一年只有两季,一个是冬季,一个是“大约在冬季”——这是人们在班戈“艰苦生存”的印证。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高寒偏远的地方,2021年8月,由浙江省绍兴市组建的8人首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顺利抵达那曲市班戈县,开展为期三年的医疗帮扶工作,他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和西藏自治区“组团式”援藏工作推进会精神,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以饱满的热情,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积极投身于对口帮扶工作,为浙江医疗援藏注入强劲的新生力量,有力推进了所在医院各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助力“健康班戈”“幸福班戈”建设。
自“组团式”援藏工作开展以来,医疗队紧紧抓住“组团式”医疗援藏这个牛鼻子,以先进的医疗理念和过硬的医疗技术为支撑,坚持“援助一批人才,带出一批人才”的理念,全面铺开精准帮扶提质扩面、优质医疗资源向下延伸、牧区巡诊全面覆盖等一系列措施,医疗援藏事业开启新阶段。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窗口接待门诊患者94627人次,收治住院患者1929人次,外科阑尾、白内障、上皮埋等中小型手术596台次,基本实现了常见病易发病不出县就能治疗的基本目标,提升了藏北群众健康获得感,浙江首批“组团式”援藏工作为藏北高原群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实惠,成为增进群众福祉的民生工程和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政治工程。
优化顶层设计,助力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班戈县位于藏北高原西北腹心地带,医疗资源少、路途远,创建二甲医院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班戈县医疗服务能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均等化医疗保健服务的生动实践。
为使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医疗队邀请绍兴市卫健委16位柔性援藏专家进入班戈县人民医院协助开展新院区功能布局优化设计、医疗人员绩效考核等工作,并按照发展规划和二甲医院创建标准,对新院区各科室方位设置、室内布局、排污、通风系统及重点科室建设方面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在财务评审标准方面,对财务运行报表、预算及绩效考核方式做出详细指导;在药品和器械采购方面,建议成立药事和器械管理委员会,进一步明确医院机关各自职责和分工,使其运转更高效、更专业,为班戈县人民医院新院区建设和下一步投入使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制度管人,人管事务。”到岗的第一周,医疗队队员深入临床科室、医技科室、病案室、信息科等部门,与当地医务人员交流,探讨医院改革发展及制度建设事宜,根据交流发现的问题,并带领当地干部,根据原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 实施细则》和自治区《医院评价标准实施细则(2017年通用版)》(试行版)要求,整理完成了《医务人员日常培训及考核方案》《护理单元绩效考核制度》《护士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习生管理制度》等,同时修订《班戈县人民医院病案管理制度》《医疗工作质量考评标准》《进修管理制度》等 20 余条,细化了无证清零三年行动方案,明确责任,考核到人,多措并举奠定三年援藏规划基础。
经过系列整治,班戈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追求纪律严明的信心和决心明显提升、工作质量显著提高、日常学习氛围日渐浓厚,病案归档逐步完善、病案管理更显规范,实现了办理事务有章可依、有条不紊、事半功倍。
提升临床技能,着力打造重点特色科室
在创建二甲医院,助力班戈县人民医院成为那曲市西部四县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如何提高班戈县人民医院的竞争力,让群众有信心在本地解决健康问题?浙江首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做法是提升“拳头”科室战斗力,把“以市包院、以院包科”作为推动班戈县人民医院加快发展的突破口,特别是重症医学科、护理科、内科、骨科、妇产科、检验科、影像科等那曲当地急需和紧缺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由经验丰富的援藏专家及医院管理人才带队参与班戈县人民医院的建设,并承担起打造那曲西部区域医疗中心的重任。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班戈县人民医院已打造出普外科、内儿科、妇产科、消化内科等重点科室。急诊科、口腔科等科室正在大力扶持建设中,“以市包院、以院包科”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并向急诊科、消化内科等科室拓展延伸,全面支持帮助班戈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升,截至目前,推广和开展新业务新技术 61项,帮助医院制定学科发展规划3个,各类培训35余场次。同时,安排具有高级职称的援藏医疗专家担任科室主任,从援藏医疗专家中选聘首席专家牵头开展学科建设,大大增强了科室发展后劲。
在援藏专家内儿科主任沈华海的带领下,班戈县人民医院首开消化内镜诊治项目,并在内镜下成功识别了一例以消化道出血为首发症状并最终确诊为食管癌的病例,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该诊疗项目已在该院进行常规开展,目前,已开展普通胃镜50余例,无痛胃镜 10 余例,填补了当地内镜诊疗项目空白,下一步该科室成员将在麻醉科的配合下积极开展无痛内镜项目。援藏专家外科主任商金祥带领的团队精进小针刀微创手术、大骨节病手术、阑尾切除等常规手术,成功开展常规骨科手术、外科肌骨超声、外科超声介入术,助力临床、服务百姓。妇产科援藏专家杜国林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开展了近 10 例剖宫产手术,其中 2 例为臀位合并足先露、胎盘早剥产妇,剖宫产手术为这些高危产妇开辟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自杜国林主任援藏以来,孕产妇、新生儿实现了零死亡。同时,该科室还规范了常规手术操作流程,有效提高了围手术期管理水平。
班戈县人民医院副书记、院长魏剑锋作为浙江首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长,他表示,援藏医疗队参照国家标准,分别以医院的心内科、精神科、骨科、妇产科、新生儿科作为牵头单位,全面梳理和建立了的消化内镜诊疗中心、口腔疾病诊疗中心的组织架构、运行流程,配置了较充足的硬件设备。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县医疗服务水平
“判断现场环境、保护患者隐私、检查患者情况、观察胸口是否有明显的伤口、再观察患者口鼻是否有呼吸、用耳朵去听、用右手触摸患者颈动脉……”这是班戈县人民医院不定期举行的技能操作及理论知识竞赛现场。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护理人员的急救能力以及医院的疾病诊疗能力,做好及时救治危急重症患者的技术保障,班戈县人民医院以援藏专家教授为依托,组织开展护理技能培训和急救技能操作考核,讲授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心脏骤停的类型及引起呼吸、心跳骤停的原因、心脏按压常见错误、心肺复苏有效指标等。同时,开设《各系统影像检查的选择》《TORCH筛查结果的解读》和《基层医院高血压病的治疗》等课程。
据统计,2021年8月以来,班戈县人民医院累计开展各类医疗业务培训100余场次,培训内容包括急救技能培训、抗菌药物使用原则培训、高原常见病的临床诊疗规范培训、院感防护等,受训人员累计达280余人次。
“受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援藏的目的就是致力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魏剑锋诠释着援藏工作的真正内涵。医疗队根据重点科室建设需求,采取援藏专家“一对一、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方式,系紧精准帮带培养“纽带”,完善人才培养的评价、考核体系,使一大批本地医生加快成长,已经成为医院的中坚力量,同时制定“组团式”三交培训实施方案,派遣本地专业技术人员前往绍兴各公立医院挂职锻炼,学习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和医疗专业技术,重点提升临床诊治和医院管理能力,特别是临床业务和技能培训,全方位、多渠道为医院人才队伍注入强劲动力。截至目前,已有16名当地医务人员赴绍兴市进行为期一年或半年的业务学习。
为了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制度,在“组团式”援藏专家的指导下,班戈县人民医院规范诊疗路径、开展继续教育、更新理论知识、紧抓业务考核,加大外科手术技能培训力度,不断完善学科带头人制度,深耕人员梯队建设,明确学术带头人目标责任制,促进医院骨干人才培养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轨道,培养出一大批医疗骨干,源源不断为班戈县人民医院充实了新鲜“血液”。
办好民生实事,打造“天湖越医万里行”医疗品牌
天湖,即纳木错的藏语之意,中国第二大咸水湖。越医,则是浙医的代表,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那曲市班戈县地处藏北西部,位于藏北高原的纳木错、色林错两大湖之间,因境内的湖泊班戈错而得名,共有10个乡镇,自然条件恶劣,医疗基础设施薄弱,牧区群众看病难问题尤为突出。
随着浙江首批“组团式”援藏工作的开启,医疗队克服各种困难,以“天湖越医万里行”志愿活动为载体,积极深入各乡镇、军营、机关开展送医送药、免费健康义诊及健康宣讲,实现高海拔牧区巡诊全覆盖,同时为困难群众捐赠衣物,并通过“文化润藏”摄影文化交流展,把班戈独具特色的风光带给浙江人民,同时也将水乡浙江的独特风情展现给班戈人民。
据统计,截至目前,开展健康宣讲76场次,进军营、进机关单位活动9场次,义诊活动共服务群众近5200人,免费发放价值约47115元的药物。
“为了更加准确地掌握牧区高原巡诊的覆盖范围,医疗队实行‘挂图作战’,力争将所有的牧区乡镇跑一遍,深入村庄一线。”魏剑锋表示,在巡诊过程中,医疗队还将村卫生室村医、驻村干部、村‘两委’干部及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作为培训对象,开展心肺复苏、高原常见病的临床诊疗、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等急救技能培训。
医疗队把“天湖越医万里行”志愿活动与当地的“乡村振兴 那曲奋进”文化活动相结合,现场开展“下乡送技、义诊”活动,讲解骨折现场急救、心肺复苏及高原疾病防治专题知识培训,不仅为展销会全程提供医疗保障,也提升了农牧民群众医疗保健知识;把当地“五包一”入户工作组,升级为“六包一”模式,组织医护人员深入10个乡镇,开展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与开展评审评估工作,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疫苗接种和义诊服务,开展大骨节病、白内障等筛查。
“天湖越医万里行”志愿活动深入班戈县88个村及各军营、机关,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宣传展板、设立咨询台、现场演示户外急救措施、发放健康宣教材料等形式开展健康宣传,同时医护人员深入牧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面对面向群众讲解健康素养及防病知识,充分引导群众亲身体验,学习和掌握各项技能,增强了广大牧民群众的疾病预防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