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2023年,全区生态环境系统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契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全国和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为统领,精细统筹、精准发力,稳步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加快绿色发展步伐,推动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截至2023年11月底,我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2%。全区主要江河湖泊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保持10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得益于着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日喀则市人民林卡、贡觉林卡等公园湿地一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已经成为日喀则“城市相册”的经典画面。今年50岁的普布是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波姆庆社区居民,他说:“这两年,贡觉林卡整体比以前更绿了,明珠湖的水也比以前更清了,我们这些经常去的老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这里的变化。”
2023年,我区7市地、74县(区、市)全部出台“高地”创建工作方案,全面实施“十大行动”。2023年,我区建立“高地”创建3大类38项指标,环境质量、红线面积等17项生态环境保护指标走在全国前列。新增日喀则市、那曲市和丁青县、嘉黎县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7市地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率提前实现100%目标,我区成为全国唯一市级全域创建达标的省份。当雄县、定结县陈塘镇被命名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区命名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626个,创建占比超40%,首次表彰全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进集体30个、先进个人60名,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成效充分彰显。
2023年,我区制定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考核评分办法,建立“两书一函”工作机制,与地市和区直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45份,逐级压实责任,形成村、乡、县、市、区5级联创联建全域工作格局。2023年9月10日举办首届“南迦巴瓦——西藏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论坛”,10名院士专家为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成功打响南迦巴瓦论坛和生态文明高地品牌。
走进西藏藏地吉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包装车间,10余名工人熟练地包装酸奶,与旁边的自动化传送带配合默契。据西藏藏地吉龙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是集牦牛酸奶、牦牛纯牛奶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乳品公司,采用先进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生产线,可有效降低能源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得益于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该公司在发展“含绿量”中提升增长“含金量”,2023年8月1日,被认定为拉萨市第五批绿色发展试点企业,当年9月18日被自治区认定为“绿色工厂”。
2023年以来,我区生态环境部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加强环境政策供给,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梳理汇总需推进环评工作的年度重点建设项目清单331个,出台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措施若干,落实碳达峰实施方案,健全碳达峰碳中和“1+N”制度体系,开展重点领域减污降碳行动。规范冰川冰雪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制定《西藏自治区生态岗位管理办法(试行)》,安排生态岗位数44.03万个、下达补助资金15.4亿元,让一批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农牧民群众在守护绿水青山中实现稳定增收。
我区把生态保护作为最大价值、最大责任、最大潜力,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保护和综合治理,确保高原生态多样性、持续性、稳定性。深入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落实自治区《关于全面贯彻实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决定》,启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实施办法,推动《西藏生态安全保护与建设规划》修编,争取投资7.8亿元支持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项目32个,实施拉萨、日喀则、林芝红外相机野外布设130台,开展生物多样性监测。此外,连续7年组织实施“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完成问题线索核查3批、2300个,重点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95%以上。
今日西藏,浸染高原的斑斓多姿,转化成了绿色低碳产业、高原生态旅游、高原绿色农牧产业,良好的生态环境正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老百姓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新年寄语
罗布玉杰野生动物管护站站长格桑伦珠:
在新的一年里开展巡护工作,要明确巡护目标和范围,确定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段和物种;选择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巡护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装备,确保巡护人员具备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能力;在巡护过程中,严格遵守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巡护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通过科学的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加强与当地社区和居民的沟通合作,鼓励群众参与到保护工作中,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本报记者 万靖)
萨普冰川景区群众嘎德:
2017年,我们在政府的鼓励引导下,利用自家闲置的房屋开办家庭旅馆,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每年,我们都会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年仅旅馆的收入就有七八万元。新的一年,希望通过更优质的服务和舒适的居住环境,吸引更多游客来景区游玩。我们还将推出更多符合大众口味的菜品,让吃不惯藏餐的朋友也能吃饱吃好;用牛粪炉给全屋取暖、勤换床单被套,为游客提供温暖干净的居住环境;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能力,增强与游客的沟通交流,更好地宣传我们景区的特色,更多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树立好口碑。(本报记者 万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