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3年12月07日

政协委员与村民围坐聊新时代“村史”“家史”——

“家长里短”看变化鼓干劲

谢会昌 白玛次仁 本报记者 王艺霏

11月20日,隆子县隆子镇桑玉村村民们齐聚在村文化室,一起聆听自治区政协委员索朗卓玛讲述“家史”。

这是自治区政协农业农村界三级政协委员讲新时代“村史”“家史”活动中出现的一幕。连日来,该活动在山南市12个县区的各个乡镇、村居如火如荼地进行。索朗卓玛、旺堆、久美扎西、加央桑布、其美多吉等委员在村居一线,面对着农牧民群众,讲述自己的“家史家事”和“村史村情”,以“小而美”的委员故事讴歌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引起了农牧民群众的共鸣。

“村史”“家史”凝聚感恩共识

讲起“村史”,久美扎西委员有点幽默。

说到交通出行,他说:“以前谁家招来一个女婿,但凡是个驾驶员那就令人艳羡。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代步车,谁再炫耀驾驶技能,那就像成人在炫耀会走路一样让人笑话。”

说到村庄环境,他说:“以前村里脏、乱、差,人畜同道,牛在前面逛,人在后面趟,踩个‘地雷’浑然不当回事。如今各个村庄启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民们裤腿上沾点土都要抖落三下。”

说到通讯便利,他说:“以前照个相还要装模作样拿着座机,摆个打电话的造型。如今,村民个个拿着智能手机,刷抖音、看新闻,最大的苦恼是手机电池不经用。”还有医疗卫生、养老托幼……

久美扎西的故事很全,水电路讯网、科教文卫保,基本上都讲到了,但大家不觉得冗长,反而认为很有趣,能够引人思考。

“久美扎西讲的故事,使我联想到了我们村里的变化。新时代十多年里,群众享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好政策,单单拿就医来讲,不仅报销比例更高了,而且在医院就能实时报销,非常方便。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体现了党中央对我们西藏农牧民的亲切关怀和特殊厚爱,我打心眼里感谢党中央、感激总书记。”一位群众这么说,旁边群众纷纷响应。

朴实的语言,印证出群众十分清楚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恩向谁报。

一场场讲“村史”“家史”活动让大家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也让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群众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村史”“家史”架起情感桥梁

索朗卓玛委员的“家史”从她经历接二连三的打击开始讲起,少年父母早亡而过早担负起供弟弟妹妹上学的重担、组建幸福家庭后独生子却在18岁时病故……承受生活沉重的打击,也曾心灰意冷,不过在各级组织的关心关照下,她最终走出了阴霾,迎来了人生的华彩,从一名需要救助的群众蜕变为时时救助他人的人。

“没有想到您经历了连番的磨难后还那么坚强,不仅没有倒下,反而成为带领大家致富的领路人,您的经历鞭策和鼓舞了我们。”一些群众拉着索朗卓玛的手说。(下转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大家都会经历一些难事,甚至是当时看来完全没有办法挺过去的,但是有了党的好政策托底,再加上自己勤劳的双手,就没有过不去的坎。”索朗卓玛面对大家钦佩的目光总是这样回复。

把自己坎坷的过往和自强不息奋斗经历结合起来讲述,村民们既为索朗卓玛的不幸遭遇扼腕长叹,也被她勇于跟命运抗争的精神感动,更为新时代党的惠民政策而倍感振奋、倍感幸福。

一场场讲“村史”“家史”活动使“人民政协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和自己很亲”成为了生动现实,也成为了密切委员与界别群众联系的情感纽带。

“村史”“家史”激发奋进动力

讲起“次麦模式”,旺堆委员如数家珍。

旺堆说,以前次麦村是边境线上远近闻名的“游民村”,打点粮食就酿酒喝了、发点牲畜就宰了吃了,其他村子人听说次麦村就摇头,要跟次麦人打交道都是一万个不愿意。可如今村里办的藏鸡养殖场仅2021年就创收120万元,群众增收30万元;2010年至2020年村里办的施工队为群众兑现工资1364.88万元、群众入股利息就有108.4万元……

村里持续抓住好政策好机遇,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抓好农、牧、副等产业,组织次麦群众在多年的生产生活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整合生产要素、社区统筹安排、居民互助互利为要点的“次麦模式”。村民的精神面貌变了,好吃懒做、坐吃山空的“游民”不复存在,自力更生发展生产、群策群力改善生活成为了大家生活的主旋律。

次麦的发展变化,让大家忍不住拍手叫好,纷纷表示要学习次麦人的宝贵经验,用好党和政府给予的惠民政策,依靠勤劳双手和团结奋斗,让好日子好上加好,芝麻开花节节高。

一篇篇委员故事,或激励人心、或诙谐幽默、或启人深思,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案例,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记得住的方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把党的好政策、好声音传递到群众心中。截至目前,自治区政协农业农村界三级政协委员讲新时代“村史”“家史”活动在山南市已经举办30场,覆盖群众3800余人。

感人至深的“家史”、特色各异的“村史”开始飞出村寨小巷,让大家感受到党的恩情时时处处在、发展变化在身边、幸福生活就在此时,汇聚起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