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3年10月19日

西藏民族大学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

春风化雨 立德树人

本报记者 董秀丽 蒋翠莲 德吉曲珍

西藏民族大学坐落在渭水之滨古都咸阳,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走进西藏民族大学秦汉校区,在“团结广场”景观石上,可以看到哈达缠绕石榴的造型,景观石底部刻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字样,寓意各族师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多年来,各民族学生在这里共同生活和学习,绘就了一幅幅民族团结动人画卷,奏响了一曲曲民族团结时代赞歌。

在西藏民族大学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暨教师节表彰直播大会上,2023级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学生深峥玉珍分享的“民大故事”,感动了现场所有师生。深峥玉珍的奶奶查洛是西藏公学(现西藏民族大学)1960级农业专业学生,爸爸平措是西藏民族学院(现西藏民族大学)1986级汉语文专业学生,三代人的求学之路都烙上了“民大”的印章。深峥玉珍一家不但见证了学校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也将民族团结的佳话续写得生动且形象。

开学典礼恰逢教师节,深峥玉珍的奶奶和爸爸与多年未见的老师相拥,献上了哈达和鲜花,表达了绵绵的情谊和深深的祝福。虽然几十年未见面,但奶奶查洛还是一眼就认出了88岁的王联芬老师,那个像妈妈一样照顾和教育他们的老师。

王联芬是分配到西藏公学的第一批藏汉双语青年教师,在这里一干就是30多年,为西藏的民族教育事业默默奉献了一生。那个年代,学生百分之九十都是翻身农奴的子女,从来就没有踏进过校园的大门,初到学校什么也不懂。在这种情况下,王联芬白天当老师,晚上当父母,和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为学生做衣服、理发,带着学生搞好个人卫生,学生生病了带去医院看病,深夜去学生宿舍查铺,为他们盖被子,和学生交流沟通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由于长了一张娃娃脸,面容可亲,学生们都叫她“娃娃老师”。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岁月,那些记忆仍深深地印在王联芬的脑海里,历历在目,久久不能忘怀。

六十余年,从西藏公学到西藏民族大学,正是因为有无数个“王联芬”的默默付出,学校先后培养出11万余名毕业生,奋战在西藏各条战线,成为建设西藏的主力军,成为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

建校以来,西藏民族大学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形成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为重点,校园文化沁润、课上课下呼应、校内校外配合的工作格局,坚持立德树人,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为党和人民、为西藏各项事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

作为新一代西藏民族大学学生,深峥玉珍告诉记者,虽然来到学校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同学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氛围深深感染着她,她将秉承校训,刻苦学习,增长才干,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西藏发展需求,争做具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的新时代民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