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昌都电(记者 张宇 通讯员 杨虹 裴朝丰 靳斌斌)为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昌都市税务局持续跟踪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聚焦送政策、优服务、强质效,以税费“红利”和精细服务,为“非遗”产业保驾护航,让更多“守”艺人成为税惠受益人。
昌都市类乌齐镇达果金荣种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阿嘎是卡崔制作技艺传承人,他在继承传统卡崔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创新研发了卡崔类食品制作技艺与产品,合作社在2020年被昌都市命名为市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
“非常感谢税务干部‘面对面’‘手把手’送政策、教申报,在非遗文化项目传承和发展的道路上为我们保驾护航,我们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更有信心了。”阿嘎高兴地说,“税务部门还通过‘线上宣传+线下辅导’等多种方式,持续为我们合作社‘一对一’精准推送税费优惠政策,2023年共减免税费1.41万元。”
同样感受到税务部门暖心服务的,还有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泽培。作为江达县波罗乡木松民族手工艺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同时也是该技艺第九代传承人,泽培从12岁便开始学习这门古老的技艺。“如今,这项技艺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重获新生,特别是现在税费优惠支持力度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