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3月01日

■文/图 本报记者 彭琦 老人追欠款,巴宜区法院诉前调解化纠纷— 不让“薪酬”变“心愁”

近日,寒风瑟瑟,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颤颤巍巍、愁容满面地走进林芝市巴宜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向工作人员说道:“别人拖欠我工资一直不给,我不懂法律,到处跑也没有结果,你们可要帮我做主啊!”

工作人员将老人领到暖心服务区倒上一杯热水,让老人不要着急喝杯水休息一下,随即联系了诉前法官。诉前法官到位后了解到,2016年4月,老人在所诉当事人一方承揽的工程中提供劳务,然而工程结束后,当事人一方拒绝履行应付薪资4000余元。为了讨要自己的血汗钱,老人向当事人一方说尽好话,当事人一方仍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

了解到老人年事已高、经济窘迫,文化程度低,对诉讼流程及在线调解操作根本不了解,又临近新年,迫切希望能够尽快讨回自己应得的薪资。考虑到这些特殊因素,巴宜区人民法院立即为老人开启“绿色通道”,决定采取诉前调解的方式,快速帮助老人化解薪资纠纷,让老人安心回家过年。

诉前法官电话联系当事人一方过程中,其对所欠薪资一事拒不承认,案件调解陷入僵局。诉前法官会同书记员一起,一面安慰老人焦躁的情绪,一面耐心向当事人一方释法说理,明确告知对方目前此案证据充分、法律事实清楚,关系明确,当事人一方如若不履行还款义务,将会被纳入“失信黑名单”,不仅影响个人信用,且家人子女的信用都会受到影响。在努力调解之下,当事人明白了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严重性,约定了还款期限。诉前法官通过人民调解平台微信小程序“多元调解”,帮助老人操作手机App进行调解。此案最终得以顺利化解,当事人双方对调解结果均表示满意。通过诉前调解,既有效缓解了当事人双方的对立情绪,又帮助诉求当事人高效率低成本解决了民事纠纷,为双方当事人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解纷平台。

下一步,巴宜区人民法院将继续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诉前调解的“快捷、灵活、便民”优势,让矛盾纠纷化解在前端,止于源头处,为法治巴宜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先行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