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宇 本报通讯员 母丹
“珠姆嬷啦,我们给您拜年来啦,祝您身体健康、扎西德勒!”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里孜边境派出所教导员刘志和话音刚落,便一脚迈进辖区一户人家里。屋主人连忙放下手中活计,笑容满面地迎出来。
农历春节、藏历木龙新年期间,仲巴县亚热乡最低气温达零下20摄氏度,记者跟随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里孜边境派出所民警“走亲戚”。
珠姆次仁是亚热乡达务村一名退休老党员,曾是西藏自治区优秀人大代表;而现在,她还有一个新身份——里孜边境派出所全体民警心中慈祥的“珠姆嬷啦”。
2022年,刘志和与同事在一次走访中见到了珠姆次仁,聆听老阿妈讲述自己曾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当好群众“通信员”的点点滴滴,以及积极建言献策、为群众排忧解难的先进事迹,敬佩之感在民警心中油然而生。从那时起,逢年过节,派出所民警都要来探望他们敬佩的“珠姆嬷啦”。
“珠姆嬷啦”一边为客人倒上香味浓郁的酥油茶,摆上香甜可口的奶渣、“拉拉”,一边亲切地同大家拉着家常:“小刘啊,你们每次来都给我带东西,平日里还帮着家里解决了那么多事情,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们。”这次,刘志和除了带来米、面、油,还带来了风干肉、糌粑、酥油等藏族同胞逢年过节必备的特色食品。
从“珠姆嬷啦”家离开时,单位同事徐晓龙打来电话,让他中午回单位吃饺子。“我晚点回去,还得去加久老人家里一趟,你们先吃。”刘志和边走边说。
加久也是亚热乡达务村的一名老人,儿女常年在外打工,她一人独居,加之年龄较大、行动不便,且又无固定经济来源,经常缺少大米、糌粑以及生火所用的牛粪等,生活清贫。
派出所民警在走访中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与加久老人“结对认亲”,定期给她送来生活物资。加久老人感慨地说:“你们虽不是我的亲人,但比亲人还亲呢!”
刘志和动情地回答道:“民族团结一家亲!我们认亲、走亲、帮亲,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啊!”说着,大家会心地笑了。
“走亲戚”结束,已是下午3点,刘志和掏出手机,微信对话框弹出几条信息:“刘教,快来白曲茶馆一趟,这儿有群众吵架了!”“刘哥,今年回家过年吗?不回去的话带着兄弟们来我家团年啊!”“刘警官,我家孩子要上大学了,帮忙看看选哪个专业好一点”……新年期间,正是万家灯火、共享团圆之时,但里孜边境派出所民警却比平时更加忙碌了……
“群众都有我们的电话和微信,有啥事就直接与我们联系。”简单朴素的话语中,流露出的是辖区居民对刘志和们的信任,更是刘志和们对他们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