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日报》 《西藏日报藏文版》 《人民日报藏文版》 《西藏商报》 《西藏法制报》 《西藏法制报藏文版》







2024年01月30日

“能动司法+诉源治理”

林芝法院构建纠纷化解新格局

本报拉萨讯(记者 曾范国)林芝法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将非诉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大力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建设,注重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全力打造“能动司法+诉源治理”新模式,积极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格局,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产生,探索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林芝样板,不断推动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模式。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总抓手,以诉源治理多元参与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延伸司法职能,积极打造“党建+”诉源治理新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巴宜区法院探索推行“党建+调解”新模式,聘请党员退役军人、退休法官为特邀调解员,成立“初心”调解室,综合运用讲党性、听民意、释法理等方式,化解矛盾、定分止争,确保案结事了人和,今年来,共调解案件128件,司法确认110余件,涉及金额1090余万元;探索打造“党建+助力重大项目建设”新模式,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与川藏铁路项目部签订“党建+服务保障川藏铁路建设”共建协议,设置法官服务站,积极研究解决川藏铁路建设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预防项目建设的风险隐患;探索打造“党建+多元联动”新模式,凝聚纠纷化解合力,与巴宜区人社局、公安局等6个行政部门联合签订《诉前调解对接工作机制》,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低成本、高效率”解纷途径。

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纷新格局。健全完善诉与非诉衔接机制,推动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与全市“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工作无缝衔接,坚持统筹协调、诉调联动、合力解纷。目前,全市5家基层法院已入驻当地“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选派审判业务精良、工作经验丰富的法官常驻中心,靠前协调指导,加强纠纷“繁简分流”,理顺纠纷诉与非诉衔接程序,通过法院人民调解平台,有效整合各类调解资源和力量,将在线调解、司法确认等功能集于一体,为群众搭建矛盾纠纷化解“快车道”,实现诉求反映、纠纷化解“一扇门进出、一揽子调处、一次性化解”,既节省司法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又减轻群众诉讼负担。2023年以来,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的136个基层治理单位、27名特邀调解员、25个调解组织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共参与调解案件1843件,其中调解成功案件1676件,完成司法确认582件。

唱响基层社会治理“新旋律”。主动将司法职能延伸至基层、延伸至边境一线,协调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端和疏导端发力,切实把矛盾纠纷预防在前端、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墨脱县法院搭起服务群众“连心桥”,联合基层乡镇政府、派出所等部门,充分发挥“两庭”(车载科技流动法庭、中心乡镇人民法庭)作用,为边境各族群众发放法律服务便民联系卡1150余份,提供法律上门服务60余次,就地化解纠纷39件、司法确认10件。察隅县法院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将解纷关口前移,通过“法官+人民调解员”模式,对接竹瓦根镇、京都村等13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大力推进多元解纷工作,指导并参与诉前纠纷化解工作82件次,成功调解纠纷60件、司法确认2件。组织开展人民调解员调解实务、调解平台使用等培训5次,努力提升基层调解组织和人员工作水平,夯实专业保障基础。